创业故事女性

bqnvr 15 2025-08-21 03:40:17

创业故事女性

 创业首先是去做,想多了没用,光想不做那是乌托邦。很多时候创业者因为自己搞不清楚而不去创业,实际上等你搞清楚以后就更不会去创业了。

三个女人创业人生路上的第一桶金

 拥有自己的事业,是许多女人的梦想,在一个什么都可以梦想成真的时代,这不再是一种奢望。放眼望去,我们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女性。为此采访了三位女性,她们的经历将告诉你,只要有坚定的目标,付出足够的努力,你同样也可以获得自己的第一桶金。

 方芸,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拥有三家建筑设计公司和一家办公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现有资产三千万元。目前正在号称中国管理界的“黄埔军校”——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班学习。

 我的第一桶金是从一个化妆箱开始的方芸是学建筑设计出身,从清华大学研究生班毕业以后,先在一家国营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了两年,积累了最初的经验。1993年,方芸辞掉工作,和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一个设计事务所,起名叫云翔。

 公司最初的情形是很简陋的,当时在民族饭店租了一间房,方芸有一个化妆箱,里面装的当然不是化妆品,而是公司的印章和发票,走到哪里就把箱子带到哪里,“我的事业是从这个化妆箱开始的。”

 方芸有一种像邻居又像同学般的亲和力,再加上扎实的专业背景,很容易赢得客户的信任,人家也愿意把项目交给她做。如此这般,几个大的项目做下来,方芸不仅挣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第二桶金、第三桶金也随之滚滚而来。公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她的公司从最初成立时的丙级接连跳级而成为国内惟一一家有甲级资质的民营事务所。

 方芸常喜欢把公司比做自己的孩子,在过去的几年里,她的孩子已经完成了最初的诞生和成长阶段。马上就要进入受教育期。现在方芸有四家公司,现在正在做的是把这四家公司重新进行整合,成立一个控股公司,整合资源以集团化经营为目标对这四家公司进行结构调整。

成功是一种心智的成熟

 女人做事业,面临的压力要比男人多得多,而女人天生又比较感性,处理事情和矛盾往往不如男人那样理性和冷静。过于情绪化是导致很多女人事业停滞的重要因素,而方芸认为自己在这一点上很幸运,“我所受的教育帮我弥补了这些缺陷”。她的专业是设计,

 眼睛比别人多了一种捕捉美好事物的能力,良好的教育不仅可以使你获得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的心态,所以成熟的心智往往意味着人生的大智慧,一个人拥有了这一切,才会具有一种百折不挠的韧性,获得自我调适的能力,并拥有一种健康真实的人生态度。

 方芸说自己也是经过很多挫折才领悟到这一点的,这也是她对所有想要获得成功的职业女性的一句肺腑之言:“我成功是因为我犯错误的机会比普通人多,作为一个公司的最高决策者,我的工作就是做决定,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而且你不能委过于他人,所以,你必须有承受错误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金钱,你必须有足够的金钱来弥补这样的成本;另一方面是心态,没有良好的心态,很难承受错误,也很难享受成功。

 “无论是机遇还是好的背景,只能是帮你一时,但成熟的心态则会让你获益无穷,因此说女人独立不仅只是指经济上的独立,更重要的是心态上的独立,这才是真正的独立,人生有得有失,不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来进行,所以内心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金钱和事业只是一个平台,目的是让你更好地享受生活

 对于钱,方芸认为该花的一分也不要省,而不该花的一分也不要浪费,每个人都要学会界定什么时候该花钱,什么时候不该花钱,“钱不是用来挥霍的,而是用来做事的,”方芸说自己很善于追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无论是金钱、人力和时间都是稀缺资源,应慎用。虽然领导四家公司,但她做起来游刃有余,“我的工作时间很有限,剩余的时间我会旅行或者和家人在一起。”至今她已游历了包括希腊、埃及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金钱和事业是一个平台,目的是为了让你更好地享受生活。”除了物质上的享受以外,还能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因为拥有金钱,你获得了别人的认可,你能进入到一个精英阶层,周围接触的都是很优秀的人,他们乐于把你当作朋友和工作伙伴,这是一种高智商的交流,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种交往的过程充满了乐趣。”

 虽然钱能让你过上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但是方芸说并不是每个有钱的人都会生活,很多人只是单纯地享受物质生活的乐趣,而忘了自己精神境界的提高,也许因为这样,人们才爱把金钱和庸俗联系在一起。事实上,金钱本身并没有错误,它能使很多梦想变为现实,财富使女性对生活品质和环境有更大的.选择自由,这对女人来讲是最大的幸福。

 徐乙元,来自新疆,广州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现任北京提威广告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21岁的时候,她才开始工作,22岁的时候她有了自己的公司,23岁的时候开始进军影视行业。今年她才25岁,面对自信而成功的徐乙元,怎么能没有时不我待的危机感呢?

 我曾经问过别人什么是媒体1997年,在朋友的帮助下,乙元来到北京的一家广告公司打工:“那时我什么也不懂,我问别人什么是媒体,人家睁大了眼睛问我,你是广告公司的吗?”

 但是乙元不怕别人笑话,不懂没有什么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她非常聪明,肯动脑筋,连老板都夸她悟性高。结果,没用半年,乙元已经是全公司最优秀、业绩最好的员工了,她签下了几个大单子,最大的一笔价值两千万元。在别人的啧啧赞叹和羡慕中,乙元已经有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完成了自己的资金积累阶段。

 于是,乙元不再给人打工,而是和朋友一起注册了一家广告公司,取名叫“提威”,由乙元全权管理。去年,朋友出国,把自己的股份全部卖给了乙元,于是乙元拥有了整家广告公司。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业务蒸蒸日上。广告方面,他们曾经代理过“喜之郎”、“旭日升”、“浏阳河”、“娃哈哈”等大品牌的广告,在影视方面,她们还和凤凰卫视合作拍摄了两部室内剧、一部古装戏,现在正在拍摄一部以中学生为题材的性教育题材轻喜剧《孤男寡女》。

女人要有自己的事业

 在很小的时候,乙元就有一个信念,要有自己的事业,做一个成功的女性,“女人不能靠男人生活,我妈妈经常这样跟我说。”高中毕业以后,乙元到广州大学去学酒

 店管理专业,曾经在白天鹅宾馆实习过,毕业以后,乙元回到了家乡乌鲁木齐,到农行的储蓄所工作,但是只上了一天班,乙元就坚决放弃了:“我不喜欢那种刻板的、受拘束的生活。”

 只用不到两年的时间,乙元就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这个速度会让许多女孩子羡慕得要死,但乙元却很清醒:“当时的确也高兴,不过都在意料之中,我努力了,付出了,这是我应得的回报,我更高兴的是自己价值的体现。”乙元一直很清楚,自己要什么,虽然年龄不大,但做事很有理性,更可贵的是她有一种前瞻性的眼光,能够自己做主,从小就非常独立,做事情不会跟着别人一哄而上。公司里有二十多个员工,作为老总的她却是公司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但大家都非常佩服她,跟她开玩笑:“你工作的时候像个35岁的女人那样成熟理性,而不工作的时候,才是一个25岁的女孩子。”

坦然享受自己挣来的钱

 对于钱,乙元说以前没钱的时候当然希望能有许许多多的钱,过自己向往的生活。但现在有钱了,却把钱看淡了。“我更喜欢那种成功的感觉。”漂亮的女孩子会面临很多诱惑,同时可能会有更多的挣钱的捷径。但是,乙元从来都没想到花别人的钱,“别人给你一百万和你通过努力为自己挣一百万,那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享受自己挣来的钱,乙元活得坦坦荡荡。

 乙元喜欢打高尔夫球,喜欢游泳,还喜欢一个人去旅行,买一大堆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乙元说自己将来一定要开一个孤儿院,她有一个比她小14岁的妹妹,是她的爸爸在街上捡来的弃儿,从这个小妹妹的身上,乙元知道了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幸的人:”我没钱的时候,我只能同情他们,而没有能力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现在我有了钱,那么我就可以尽自己的力量给他们帮助。“常常有人说,人在挣钱的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冷酷,乙元说自己永远也不会:“我今后还会赚很多很多的钱,但我决不会把自己变成一台赚钱的机器,人不能丢掉对其他人的悲悯和关爱之心。”

 罗正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曾经做过音乐教师,后跻身美容行业,现为北京伊人健康城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从35平方米开始,我积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罗正培有一家大型美容美体休闲中心,占地大约3500平方米,而它的前身只是一个面积不足35平方米的小美容院。那时,本金极度缺乏的罗正培就先借钱开设了一间美容院,开始店里的美容项目极少,因为她确实不懂,于是她四处拜师学艺,慢慢的由于口碑良好,光顾的客人也越来越多,小店的生意兴隆起来。后来,她的小妹妹从家乡来到了北京,于是她索性辞掉工作,专心和妹妹一起打理美容院。

 注册自己的公司是1997年的事情,偶然的一次机会,她在卧龙花园发现一个拥有庞大地下室的物业,她灵机一动,觉得这里租金便宜,既可以使她的美容院扩大规模,又可以减少投资风险。于是她将这些年积攒下来的所有钱全部投入进去,开设了一家会员制的美容中心。当时的京城会员制的美容中心极少,大规模专业的会员美容中心更是绝无仅有,她的店占尽了天时地利之便,再加上多年积累的经验,一下子成了北京数一数二的女子休闲美容中心。

  有钱真的很好

 罗正培说有一件事情令她终生难忘,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患病的老父亲来北京看病。去作CT检查需要5000元钱,因为没有钱,父亲没有做,当时也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她,罗正培后来知道这件事情,很受刺激,父亲体谅她的处境,但是她无法原谅自己,让辛苦大半辈子的老父亲带病又返回去。

 当然,后来随着经济的好转,她把父亲接到北京治好了病,供弟弟上学念书,供小妹妹生活,由此她发现钱可以帮助很多人,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所以对于金钱的看法,罗正培感慨颇多,拥有金钱对自己对别人都很重要,至少可以对自己负责对别人也负责,但是她否认金钱与成功成正比,个人需要就是最好,只要你自己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做得很好,你自己满足了,就够了。

成功就是把握自己

 罗正培属于头脑很清醒的那种人,成功对于她来说就是把握自己。

 “成功本来没有定义,而且成功也属于过去式,你个人的需要是最重要的,别人怎么看你不必在乎,你自己都无法很客观的看待别人,又怎么能保证别人能够很客观地看待你?”

 随着事业的发展,责任心变得比任何时候都要重要。

 “如果我病了,只要手里还有钱,我就会躺着,等到病好,但现在,我不得不起来继续工作。会员制的特点就在于会员把钱预先寄放在你手里进行消费,出于这份信任,我也必须对她们负责任,我只能用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来证明我是值得信赖的。”

 在商场中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很必要,不要计较得失,因为只有在宽厚、平稳的心态中才能保持头脑冷静,去除表面嘈杂浮华的东西,对事情的判断才能准确,罗正培为自己设定的做人准则是:朴素、乐观、知足、平和。

 家庭的贫困,经济的压力,逼迫罗正培收藏自己的惰性,努力去工作,她说她真的感谢压力,这才让她不会裹足不前。即便现在她的美容中心已经规模宏大,但依然不敢掉以轻心,她多次去国外考察高水平的美容中心,掌握最新流行信息和趋势。所以她告诫正在奋斗的年轻人面对压力应该正视,要善于利用压力为自己所用。

;

1.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

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邓亚萍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她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邓亚萍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她来说好像都很费事。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2.郭晶晶的励志故事

寂若无人,4000多人的跳水馆静极了,连观众都出现了一种少有的平静,因为前四轮动作比下来,跳板上的郭晶晶已经成了“无敌”的代名词,郭晶晶最后一轮走上跳板时很平静,毕竟,她已经历了17年的水拍浪打。

17年前的她只有6岁,还在幼儿园。当时体校教练来挑小队员,一眼就看上了她,她以为是去学游泳,便乐呵呵地跟教练去了。到跳水池前一站她就有点后悔,怎么都不肯往下跳,被教练逼着跳了一次吧,嘿,就选上了。

11岁时,郭晶晶一次随队赶赴南京集训,被当时的国家队教练于芬看上了。于芬问她:“想到国家队来么?”她天真地回答:“想!”一条辉煌的冠军之路就向她展开。1994年全国跳水锦标赛,郭晶晶独揽女子十米台和三米板的两枚金牌后,人们都惊呼:中国又出了一个年仅13岁的奇才!

1994年和1995年两年的异彩乍放,让国人对她的期望值迅速攀升,但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给她带来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挫折。虽然在女子十米跳台的奥运预赛时,她的积分还领先于所有对手,但到决赛时却因失误终落第五。

之后她从板台兼顾改到了专攻跳板,而“跳水天后”伏明霞的复出,使得郭晶晶往往只能屈居亚军。来雅典前,郭晶晶参加了两届奥运,只捞回两枚银牌。

不管外界对郭晶晶是何种看法,中国跳水队教练非常清楚郭晶晶的实力所在。带过她的几个教练都说这个队员起跳有力,动作协调性好,悟性也高,若非“野心”不足,伏明霞在役时恐怕也会被郭晶晶击败。

事实的确如此。多年的积累使郭晶晶在伏明霞退役后迅速巩固了中国在女子跳板上的霸业。2001年世锦赛、2002年世界杯、2003年世锦赛,每年跳水最高级别赛事的女子三米板单人冠军都没逃出她的手心。

单人预赛她跳砸了一个动作,但曾经沧海的她已经磨出了一颗平常心。平静地比过半决赛后,郭晶晶规定动作的积分已经升到了第一位,决赛四轮动作下来,郭晶晶几近完美,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最后一跳,郭晶晶平静地理了理头发,走板起跳,向外翻腾一周半接转体两周半,她在空中干净地完成了动作,“刷”的一声入水,现场的五星红旗立即挥舞不止。出水后的郭晶晶笑容像碧池中的涟漪漾了开来。

3.林丹的励志故事

林丹小时候,妈妈总喜欢把他当成女孩子来打扮。那时候的林丹胖乎乎的,头发留得长长的,都快盖住耳朵了,有时候,两个小脸蛋上还被妈妈抹得红红的,再穿上妈妈买的红色衣服,活脱脱一个小女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各地风靡学电子琴。

当时,林丹正在上学前班,班里的同学都被家长带着去学电子琴,林丹也不例外。妈妈给他买了一台“卡西欧”的电子琴,价值一两百块,这个价格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了。可是,这么昂贵的电子琴却没能吸引住小林丹的注意力,天天坐在电子琴前,只动动手指头。

这可把爱动的小林丹憋坏了,刚弹上一会儿,他就想从椅子上下来东逛逛西走走,结果只练了一个星期,他就再也不肯练了。林丹的爸爸和妈妈都是体育爱好者,爸爸喜欢打乒乓球和排球,妈妈游泳,还打篮球,经常代表上杭县去龙岩参加比赛。

妈妈想,儿子不愿练电子琴,可总得练点别的吧。于是,她打篮球的时候就带上林丹,让他自己在场上跑着玩。当时,上杭县体育馆有少儿业余羽毛球的培训,林丹周围有很多小朋友都去那儿练球了。有一次,林丹跟着他们一起去体育馆玩儿,他第一次看到了羽毛球。

看见小朋友们跑来跑去,挥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种对味的感觉。那一年,林丹5岁。很快,林丹就进了培训班。但因为是业余班,其实更多时候是在玩儿。小朋友们在一起练习握拍、挥拍、跳绳等基本功,趁教练不注意,林丹就跟小朋友偷偷玩游戏。

那段时光是快乐和无忧无虑的。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

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绝不肯中途停下。

如果输了球,教练还没说啥,林丹自己就开始掉眼泪了。在业余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练因此对他特别关注。虽然因为年龄太小,林丹的技术水平在班里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体素质很突出,当时班里进行技术评定,他的基本动作、步法,前后摸球线等项都名列前茅。

1992年,9岁的林丹顺利进入福建省体校,来到了距上杭县600公里远的福州。在省体校的第一个学期,林丹是伴着泪水度过的。林丹是在那年的冬天进的省体校,一向怕冷的他很不习惯宿舍的生活。自从把他送到福州的爸爸妈妈走后,他就开始哭,几乎天天都要哭上一场。

甚至有时在训练的时候,练着练着想家了,小林丹就哭起来了,教练一看,就先让他站在一边,哭完了再练。训练完了,回到宿舍,他独自一人常常发呆,不知不觉中又开始哭起来。后来,林丹开始给家里写信,一天一封,主题基本都是: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来看我吧。

直到今天,林丹妈妈还保留着其中的一些信。好在外婆外公和舅舅在福州,稍微缓解了林丹的思家情绪。每到周末,林丹便去外婆家吃点好吃的,给妈妈打个电话,周日再回到体校。刚到省体校的时候,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的林丹根本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衣服不知道换。

床铺不知道怎么整理,更别说换洗床单枕套了,整个人都邋邋遢遢的。到体校的第一个星期,因为总是一个人发呆想家,在宿舍里哭,也想不起来去洗澡,他居然整整一个星期没有洗澡。直到第一个学期结束从家里再回到体校的时候,林丹想家的情绪才缓解了一些。

在挺过了最初的适应期后,林丹不服输、自尊心强的特点便显现出来。很快,他学会了换衣服、洗床单,独立生活的能力明显增强,在训练中更是特别要强。林丹妈妈说,有一次,林丹发烧打点滴,但他却不愿耽误训练,没有向教练请假,从医院回来便继续投入训练了。

4.孙杨的励志故事

孙杨,邦德教育杰出学员,邦德教育公益形象大使,2012伦敦奥运双冠王。父亲孙全洪用两个词描述了儿子孙杨:聪明、懂事。在父亲眼里,儿子孙杨一直都比较聪明,在决定体育专业之前,他在学校的成绩一直不错。

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孙杨给人的印象是哭了好几次,孙全洪说:“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2008年绍兴全国游泳冠军赛,当时他觉得练得不错,能和张琳拼拼了,但是没想到张琳发挥得太好,他和张琳差距拉得很大,他挂着银牌哭得一塌糊涂。

另一次是去年的亚运会,400米他是奔着朴泰桓去的,但是没想到差了一点点,后来1500米夺冠他喜极而泣。他是个单纯的孩子,哭可能是他的一种情感上的宣泄,这点我能理解。”

2006年开始,孙杨的成绩突飞猛进,得到了前往澳大利亚留学和训练的机会,杨明也陪同前去,但不住在同一家宾馆,不能一起坐车来回,母子俩各自到达训练场馆,杨明坐在一边看他训练,晚上再通个电话。

回忆起那段日子,杨明泣不成声。今年3月他手受伤了,伤口进水肿得厉害,痛得抬不起来,他还坚持一天游2万米。我怕他练下去手会废掉,叫他偷懒。他特别生气,发短信说,你是我妈妈,居然不理解我,还叫我偷懒,我偷懒能有今天的成绩吗?亏你还是大学体育老师!”

“他现在游泳越来越会用脑筋,会分析自己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特别是从澳大利亚回来后,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他的为人处事越来越自信,像个男子汉了。”

杨明还透露了孙杨的一个秘密。“他在家里总和我说,妈妈,你看我现在的成绩,奥运会前三名也不是没可能吧?其实我知道,他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中国男子游泳第一个奥运冠军。”

伦敦时间7月27日晚上,孙杨对杨明说:“妈妈,你明天一定要早点进比赛场馆,我越早看到你越好。”于是第二天7时15分,杨明就到了伦敦水上运动中心门口,“人家还没开门,8点才能进去。别的孩子可能父母在场会紧张,孙杨从小训练就要我看着,他才踏实。”

伦敦时间8月1日,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孙杨是最后一棒,全国观众都看到了他从接棒时的第五名追赶到终点的第三名、脱力倒在泳池边的一幕。当晚,孙杨在微博上安慰大家,“请大家放心”。

如今回家了,孙杨才吐真言:“妈妈,个人项目还好,集体项目的时候,我的腿真的在抖。因为我是在池边等着,而且我们又一直落后,我好想快点跳下去。但是一入水就好了,不紧张了。”

在伦敦奥运会上一战成名后,网友给孙杨取了个外号“孙萌萌”。“萌”来自日本漫画用语,意为可爱。“他是挺可爱的,又细心又阳光。”朱颖记得,孙杨小时候会“观察这个教练爱喝什么饮料,那个教练爱喝什么茶,然后从家里带给大家喝”。

5.刘璇的励志故事

与很多从小就显露出体育天赋的运动员不同,体操冠军刘璇是一个大器晚成者。小时候,她并不是教练眼中最优秀的学生,但却有一股同龄孩子所没有的韧劲儿,从5岁开始练体操,一直到21岁,经过漫长的16年时间,终于拿到三枚奥运会奖牌,成为中国女子体操第一人。

1979年3月12日,刘璇出生在湖南长沙。小时候,刘璇是一名乖巧的女孩子。她的身体素质不太好,为了让她长得更健康,爸爸妈妈就送她去少年宫健美班学习。那一年,刘璇刚好5岁。

由于个子最矮,来到健美班后,刘璇排在队伍的最后,跟着**姐们学动作。她学得非常用心,每一个动作都认真地去做。教练看了非常高兴,心想:“这个小刘璇,练得太好了!”此后,教练开始对刘璇进行特别训练。

上小学时,刘璇的功课特别好,语文和数学都是100分。每天,在学校做完功课后,刘璇还要坚持去少年宫健美班训练。8岁那年,刘璇被选进湖南省体育局,参加训练。她练得非常刻苦,甚至手上被磨出了血泡。

可是,她一点儿也不怕苦,等血泡好一些,继续再练,这样,手上就慢慢长出了茧子。由于在练习高低杠时,还需要握杠,每当手上的茧变厚时,刘璇都不得不让爸爸将它用刀片削平。练习的时间越久,需要的刀片就越多。爸爸知道刘璇的手一定非常疼。可是,刘璇却忍着疼,什么也不说。

一次,爸爸又去商店买刀片。售货员是一名不满16岁的孩子,他见刘璇的爸爸买那么多双面刀片,就不解地问:“叔叔,现在没人用这样的刀片刮胡子了,你买这么多干什么?”

刘璇的爸爸说:“我不用,是给我女儿用的!”售货员又问:“用来削铅笔?这也不安全呀!”

“不是用来削铅笔,是削我女儿手掌上的茧!她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听到这里,售货员感动了,他说:“叔叔,这些刀片算我送您女儿的,她那么小,就要受那么多苦,我也该献出一点爱心!”

有一次,奶奶拉着刘璇的手,心疼地冲刘璇的爸爸妈妈嚷:“你们干什么让孩子受这种罪?让她别练了!”

其实,爸爸妈妈也心疼刘璇呀。妈妈小时候练过体操,知道要想练好体操,就得吃多苦。可是,如果女儿将来不能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还需要那么刻苦地训练吗?

于是,爸爸跑去问教练:“刘璇在体操队的成绩属于优秀、中上、中等还是偏下呢?如果她能练好,就让她练;如果不行,我就让她回去念书,不然,就两边都耽误了!”教练如实地告诉爸爸,目前刘璇的成绩只是属于中等或者中上的水平,还看不出以后能不能出成绩。

爸爸考虑再三,还是同意刘璇练下去,他想女儿只要有一点儿希望就不该轻易放弃。刘璇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13岁时,刘璇被选入国家集训队。经过更严格的训练,刘璇的成绩已经很突出了。可是,在准备参加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12届亚运会比赛时。

训练中的一次意外使刘璇膝盖的内侧韧带撕裂,虽然以后能够长好,可比赛的时间就要到了!刘璇急得都快哭了,她多么珍惜这次机会啊!为了让训练成绩更好,刘璇咬牙坚持练习,却不幸把韧带练断,没有机会参加亚运会了!

接到父母的电话,刘璇首先提的不是韧带断了有多疼,而是说:“我从亚运会名单上刷下来了,我很伤心!”听到女儿在哭,父母非常心痛,马上赶到北京探望,请医生为刘璇治疗。爸爸早就因为刘璇练体操而学过一段时间的按摩。

于是,爸爸天天为刘璇按摩,与医生的治疗相配合;同时,刘璇按照教练的指导,经常做恢复运动。很快,刘璇的伤好了。刘璇笑了,因为她可以参加亚运会了。那一次,她与队友合作,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还获得了个人高低杠的第2名。

扩展资料: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省郑州市,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现为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

郭晶晶,1981年10月15日生于河北保定,前中国跳水队运动员,奥运会冠军。1988年,郭晶晶在河北保定开始了跳水训练,1993年,郭晶晶入选国家跳水队。

林丹,汉族,1983年10月14日生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江镇。中国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

孙杨,1991年12月1日生于浙江杭州,中国国家游泳队队长,男子15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保持者,男子400米自由泳奥运会纪录保持者。

刘璇,1980年8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国体操运动员、演员。1992年,刘璇参加全国体操锦标赛,获得高低杠冠军。

参考资料:

邓亚萍-百度百科刘璇-百度百科孙杨-百度百科林丹-百度百科郭晶晶-百度百科


http://wap.iwofc.com/news/show-517.html https://m.boliduo.cc/bl/739.html http://wak.iwofc.com/news/show-482.html https://wap.milekids.com/ds/3819.html http://wap.iwofc.com/news/show-537.html https://wak.boliduo.cc/bl/832.html http://wap.iwofc.com/news/show-533.html http://wap.cdqykj.com/news/show-1264.html https://m.milekids.com/ds/3865.html https://m.boliduo.cc/bl/717.html
上一篇:上海财经大学第二专业?
下一篇:辅助开挂工具“花开棋牌怎么开挂”其实确实有挂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